無條件的快樂,有原則的生活

天劫紫錦囊 → 發表 2024-03-31T22:21:37
無條件的快樂,有原則的生活
.
#無條件的快樂
快樂分為三層境界。
第一層境界,戰勝別人的快樂。比如,看到別人的房子小,自己的房子大,就會感到快樂;看到別人的車子不如自己的貴,就會感到快樂……這種就屬於虛假的、低層次的快樂。但是,大多數人的快樂卻恰恰來源於此。
第二層境界,戰勝自己的快樂。就是我們自己在不斷進步,我們不跟別人比,只跟之前的自己比。當我們看到自己越來越好時,就會快樂。
第三層境界,無條件的快樂。這種快樂正如孟子所說的「生則惡可已也」的快樂,就是不會因為自己戰勝了誰、獲得了什麼或占有了什麼而快樂,只是因為自己內心充滿了正念,時時刻刻都能夠與當下產生連接而感到快樂。比如,你看到一棵樹、一朵花,能夠仔細觀察它們的樣子,欣賞它們帶給這個世界的美好,感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餽贈,繼而由內到外地感到滿足、快樂。這就是一種無條件的快樂。
#向內尋找
快樂其實是一種能力,你感受一陣風吹過,並能沉浸其中,就會快樂;你能跟一隻貓咪聊天,沉浸其中,也是快樂;你能與周圍的朋友其樂融融地相處,互相安慰、互相鼓勵,同樣是快樂……
快樂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,但很多人的問題,就是懶得去從內在尋找這些真正的快樂,反而去外界環境中尋找快樂,沉迷於各種各樣的物質之中;別人有車,我也要車;別人穿名牌,我也穿名牌;別人去旅遊,我也要去旅遊……最後實現不了的,就會煩惱叢生,讓自己陷入一個錯綜複雜的迷陣裡,永遠都出不來。你如果一直抱著這種心態去尋找快樂,最終也一定會失望。
#本自具足心生力量
佛家有個術語,叫做「本自具足」,簡單來說,它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意識到自己什麼都不缺少,不需要再向外界索取能量,自身就能發光發熱,自成一體。如果結合現實來解釋的話,就是一個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顧得很好,內心充滿陽光,自己感覺到喜悅和滿足。
稻盛和夫認為,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去接近真我,使我們本自具足,不斷地修煉自己,讓心靈保持美好和純粹的狀態,這才是人要做的最重要的事。
孟子曾說:「盡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則知天矣。存其心,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」意思是說,人要充分發揮善良的本心,這樣就能知曉人的本性。了解了人的本性,就知曉了天命天道。保持人的本心,養護人的天性,就是遵循天道了。
也就是說,人要想真正地獲得快樂和滿足,不應該去外界尋找,而應該回歸自己的本心,存心養性,從本心中去尋找。
孟子告訴這樣的人,你好好地想一想就會發現,你在世界上追求的那些名、利、權、情等,並不能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全感,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外在的。你如果不存心養性,就很容易被這些外部的慣性牽著走。
#內心富足生命會變成一部傑作
說起內心富足,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淡定、從容、平和等,這些是富足的一部分,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,就是對理想的堅持,敢於挑戰自我,去嘗試不一樣的人生。
具有這種特質的人,很少會在乎什麼世俗偏見、他人說法,也很少在不同的聲音面前丟失自我,而是堅持對理想的追求,跟隨自己內心的熱情。這樣的人,就算不夠優秀,內心也不會太匱乏。
但有些人剛好相反,你跟他說理想,他會說,理想我有啊,只是我沒有物力、財力去實現;我也想幹點有意義的事兒,可我能力欠缺,我不行呀!
這就是內心匱乏的表現,哪怕自己明明很優秀,心裡也會不斷自我貶低。而之所以如此,心理學家認為主要由兩個因素導致:一個是從小習慣跟人比較,當發現很多人比自己優秀時,內心就會出現不平衡,於是開始不斷降低對自己的評價,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嚴重的懷疑;另一個則是童年時內在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導致的一種自我虧空,比如,父母經常打擊他、否定他,沒能給他恰當的認同,使得他不斷從自己身上找錯誤,也不斷為自己找藉口。
所有看起來明白道理,卻找各種藉口不去行動的人,即使他們有很多想法,但最終所有的想法也只能是個想法,生活不會有任何改變,內心仍然是一片貧瘠。
#做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
我們的人聲中有一個影響圈和一個關注圈,其中影響圈在內,關注圈在外。影響圈就是你盡到自己的努力,做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;關注圈就是你只能評論,發表意見,甚至只能憤怒、生氣,但改變不了任何事情。而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唯一的共同之處,就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影響圈中,去努力做那些自己能改變的事情。相反,如果你天天焦慮、痛苦、指責、找藉口,卻不肯行動,那就是把自己困在了關注圈,這種狀態就是自暴自棄,於人生毫無益處。

DMCA Compliance - 內容侵犯 - Abuse 投訴
harrison - 2024-04-02T15:04:46 GE